根据第三届澳门特区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时间表,2009年5月25日~6月23日为领取及送交提名表时间,其中6月12日~6月23日为行政长官候选人提名期。若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参加选举,需于6月11日之前完成辞职或退休手续。7月26日展开正式角逐,新一届澳门特首选举已进入倒计时的状态。
但迄今为止,除了澳门社会文化司司长崔世安于国殇日宣布参选以来,再无第二人宣布参选。在澳门社会,反对崔世安的声浪迅速高涨,同时也对呼声很高的澳门检察长何超明、立法会议员曹其真等人迟迟没有宣布参选表示困惑和不解。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民意反弹的程度令人震惊,为澳门开埠以来所仅见。在澳门最大的CTM讨论区内,反对崔世安的贴文持续增加,破了该讨论区的纪录。澳门社会的分歧和矛盾在迅速加剧,特首选举的危机在加深恶化,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在急遽加重。
关于崔世安参选特首一事,不少议员、选委、学者和专业界别人士皆纷纷公开发表言论和批评,反对这位商界利益人士接任特首。其中澳门大学学者及知名传媒人谭志强便直指,经过澳门回归十年的经验和巨贪欧文龙事件的教训,澳门已不宜由具大家族背景的商界利益人士担任特首。立法议员吴国昌、高天赐和区锦新等人,皆公开反对与商界利益纠缠不清的崔世安参选特首。
澳门的社团人士亦对商界利益人士和大家族成员参选下届特首表示担心和不满,认为现时澳门的官商勾结严重,这与商界和传统大家族操控政府有关。为此,新澳门学社、澳门职工盟、澳门博彩业建筑业联合自由工会、澳门物业管理员职工会、澳门家庭团聚促进会和澳门职工民心协进会等社会团体,纷纷表示反对,并正组织抗议活动,其中包括街头签名、请愿和上街游行等。
由于既得利益团体收买了大部分的澳门传媒,对“倒崔”声音全面封锁,致使持续高涨的民意得不到表达,激起反对声浪和方式愈加走向激烈。
5月14日,澳门市民发起了“一齐夹钱登广告”运动,向网民筹款以在香港的传媒刊登广告,以祈能将澳门市民反对崔世安参选特首的心声和呼声告知中央,在短短三天时间筹集了9千多元。但是既得利益集团滥用权力,封杀该活动在澳门工商银行开设的账户。对此,5月20日当晚有大量市民在网上声讨既得利益集团,讨论空前热烈,更有部分网民呼吁游行请愿。此事件在5月22日被香港的传媒广泛报导,其中《明报》更以头版全版加以报导,其它报刊如《南华早报》和《苹果日报》等亦作出详细报导。为继续瞒上欺下,当天有人下令将《明报》有关市民抗议崔世安的报导“尽力掩盖”,所有政府的图书馆、学校和行政机关便将不利崔世安的报导放在宠物报刊类。此事件更加激起民愤。5月26日,《苹果日报》A16版刊登了澳门市民筹资发起的“反对由大家族商人出任澳门特首”广告,当日即被香港以及台湾各大电视台轮番报道,在港、澳、台地区引发极大社会震动。
5月23日,澳门下着大雨,澳门市民的心也在下雨,因为由崔世安主导的花费十三亿元兴建的澳门蛋运动场严重漏水,更加暴露了该项目建设中的严重问题,澳门政府直到现在仍无人愿意承担责任签名验收该运动场。同样一场东亚运动会,香港政府的预算只需2亿6千万,澳门在崔世安主导下花了超过44亿元,其中黑幕重重,令到澳门的审计署也看不下去,在政府的审计报告中多加指责。
5月25日,在崔世安领取参选特首报名表的记者会中,很多记者和在场人士就其如何处理商业家族利益,避免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以及东亚运动会超支等问题提出了尖锐的疑问,更有澳门市民当场质问崔世安家族涉及多宗贱价批地问题,令市民无法相信他会是一位廉洁和诚信的特首。面对这些问题,崔世安左顾右盼无言以对,令现场气氛极为尴尬。此外,关于崔世安已获得选委提名的问题,有记者提问,崔世安直至7月10日才能提出政纲,选委根据什么对其提名?崔世安一时语塞,不知所措。这不禁令人怀疑其根本无心提出新的政纲,参选口号只不过掩人耳目而已,上台后难免秉持之前商人治澳的既定方针、向既得利益集团继续利益输送的政策。
更令民众气愤的是,在记者会提出尖锐质疑的澳门市民,会后随即被不明人士跟踪和施压,该市民被迫在网上求助,当晚CTM讨论区内便有超过七千人次声援该名市民。澳门市民群情激愤,当晚已有人号召及组织游行抗议。
由此可见,面对强烈反弹的民意,澳门既得利益集团竭力加以掩盖和压制,试图将自己的利益延续下去。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变,澳门第三届特首选举最终将变成“一人参选”的局面,此届选举也必然成为一次既得利益集团全面操控的选举:选委等额自动当选、特首等额自动当选。整个社会都将无法知晓和监督选举协商过程,完全背离国家提倡的公平、公开、公正的民主选举原则。这绝对不可能得到社会民众和选委的普遍认同,澳门社会的分歧和矛盾将会被进一步激化。
在如此背景下,此届澳门特首选举的危机,已引发了社会民众的信任危机和信心危机,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变成阻碍澳门发展的社会危机。这势将造成社会的分裂和动荡,影响到09 年11月份澳门行政立法两会选举。也将导致在特首选举过程中得不到公平、公正、公开对待的选委会成员倒向泛民主派,增加澳门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香港特区的持久稳定和两岸统一的伟大进程。
不论怎样的考虑,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失,千万警惕“失民心者失天下”。为了澳门第三届特首选举的和谐、平稳、公正、诚信,以及为国家,为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着想,凝聚共识、团结民意,此届选举必须要有多人参选竞选,才能真正的以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方式来维护“一国两制”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顾全大局,保持澳门社会的和谐、稳定长远、健康发展。此乃澳门当务之急的头等大事,也是中央亟须关切的大事!
(作者:马建研 港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易韬
http://www.leaders-re.com/news.aspx?id=4980&2009-05-31
Monday, June 15, 2009
Tuesday, June 9, 2009
隔牆有耳:澳門大學壓制學生報
《蘋果日報》2009年06月09日
香港有廿萬人湧到維園哀悼六四 20周年,一海之隔嘅澳門就靜英英。點解呢?馬交朋友話澳門人政治冷感,八方覺得未必,起碼上個月先有一班澳門網民喺香港報紙賣廣告反對商人治澳。不過呢,澳門言論自由度較低就係真嘅。
澳門大學傳播系學生報《有機報》今期頭版黑底白字刊出一個「人民不會忘記」全版廣告,結果被秋後算賬。有同學收到校方嘅「重要通告」,內文提到:「每位同學都享有澳門法律允許的言論自由的權利,不過,要更具建設性地使用這個權利,我們應該規範地遵循公共傳播的行為準則,遵循學校的相關規定,並負起公民社會的責任。」
同學質疑校方壓制學生言論、干預出版自由兼政治審查。大學內尚且如此,澳門百姓又點會唔噤若寒蟬?
香港有廿萬人湧到維園哀悼六四 20周年,一海之隔嘅澳門就靜英英。點解呢?馬交朋友話澳門人政治冷感,八方覺得未必,起碼上個月先有一班澳門網民喺香港報紙賣廣告反對商人治澳。不過呢,澳門言論自由度較低就係真嘅。
澳門大學傳播系學生報《有機報》今期頭版黑底白字刊出一個「人民不會忘記」全版廣告,結果被秋後算賬。有同學收到校方嘅「重要通告」,內文提到:「每位同學都享有澳門法律允許的言論自由的權利,不過,要更具建設性地使用這個權利,我們應該規範地遵循公共傳播的行為準則,遵循學校的相關規定,並負起公民社會的責任。」
同學質疑校方壓制學生言論、干預出版自由兼政治審查。大學內尚且如此,澳門百姓又點會唔噤若寒蟬?
Monday, May 25, 2009
崔世安公布競選宣言 網民踩場
明報
2009-05-26
【明報專訊】崔世安昨日公布參選宣言,承諾會努力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不斷提升澳門居民生活綜合質素,努力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但昨日在記者會上,有兩名市民「踩場」,自稱「亞洲週刊記者」,批評崔世安家族官商勾結,以廉價買地,其後他們被帶離場,又聲稱自己是代表網民。
女子冒認《亞洲週刊》記者
《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回應本報查詢時強調,沒有派人到澳門採訪崔世安記者會,指兩人是冒認該刊記者。
崔家是澳門三大家族之一,有記者亦問及崔世安如何迴避家族利益問題,崔世安說﹕「人的背景出生,我相信很難自己去決擇,但人受教育,服務社會,有他的手法,有做人的邏輯、道義。」他強調自己定必守法。
澳門特首提名表格昨日開始供領取,除崔世安外,還有3人,包括每次都稱要參選的中醫李光遠、自稱荷官的吳銳源和一名拒透露身分的呂先生。
指崔世安兄長低價買地
崔世安昨舉行記者會,宣讀競選宣言。他在宣言中表示,願意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報效祖國和服務澳門,並強調自己「義無反顧地捍衛國家的主權利益,堅決維護澳門特區的根本利益」。宣言又稱,澳門市民對特區政府的公共改革與廉政建設有深切的期待與更高的要求。
在提問環節中,有一女子提問時自稱「亞洲週刊記者」,批評崔世安家族官商勾結﹕「你大佬以100澳元一呎,在金光大道買200萬呎土地,怎樣解釋?」主持人以其問太多假設為由,不讓崔世安回應。其後她與一名男子被職員帶離現場。二人在離開時,又聲稱自己是代表網民。
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余永逸形容,由於崔世安的家人在澳門商業經濟運作中牽涉很多商業利益,會令公眾提出質疑,特別是區文龍事件後,特首候選人無法迴避廉潔問題。澳門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區錦新表示,沒聽聞崔家以廉價買地一事。崔世安的胞兄崔世昌是現任澳門立法會議員。
2009-05-26
【明報專訊】崔世安昨日公布參選宣言,承諾會努力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不斷提升澳門居民生活綜合質素,努力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但昨日在記者會上,有兩名市民「踩場」,自稱「亞洲週刊記者」,批評崔世安家族官商勾結,以廉價買地,其後他們被帶離場,又聲稱自己是代表網民。
女子冒認《亞洲週刊》記者
《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回應本報查詢時強調,沒有派人到澳門採訪崔世安記者會,指兩人是冒認該刊記者。
崔家是澳門三大家族之一,有記者亦問及崔世安如何迴避家族利益問題,崔世安說﹕「人的背景出生,我相信很難自己去決擇,但人受教育,服務社會,有他的手法,有做人的邏輯、道義。」他強調自己定必守法。
澳門特首提名表格昨日開始供領取,除崔世安外,還有3人,包括每次都稱要參選的中醫李光遠、自稱荷官的吳銳源和一名拒透露身分的呂先生。
指崔世安兄長低價買地
崔世安昨舉行記者會,宣讀競選宣言。他在宣言中表示,願意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報效祖國和服務澳門,並強調自己「義無反顧地捍衛國家的主權利益,堅決維護澳門特區的根本利益」。宣言又稱,澳門市民對特區政府的公共改革與廉政建設有深切的期待與更高的要求。
在提問環節中,有一女子提問時自稱「亞洲週刊記者」,批評崔世安家族官商勾結﹕「你大佬以100澳元一呎,在金光大道買200萬呎土地,怎樣解釋?」主持人以其問太多假設為由,不讓崔世安回應。其後她與一名男子被職員帶離現場。二人在離開時,又聲稱自己是代表網民。
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余永逸形容,由於崔世安的家人在澳門商業經濟運作中牽涉很多商業利益,會令公眾提出質疑,特別是區文龍事件後,特首候選人無法迴避廉潔問題。澳門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區錦新表示,沒聽聞崔家以廉價買地一事。崔世安的胞兄崔世昌是現任澳門立法會議員。
Sunday, May 24, 2009
特首提名截止前夕網民發起反商人治澳 澳門工行封殺倒崔世安戶口
《明報》,2009.5.23,港聞,A1
一群澳門網友不滿宣布參與第三屆特首選舉的崔世安,代表工商界利益,日前在中國工商銀行澳門分行開戶,發起網上籌款,計劃在香港報章刊登反對聲明,但開戶僅3 天便遭銀行以「商業理由」取消戶口。負責開戶的澳門工運領袖認為銀行明顯受壓。
明報記者澳門香港連線報道工行:損銀行聲譽有權終止中國工商銀行澳門分行回覆本報查詢,承認曾終止一個帳戶, 「由於帳戶持有人使用該帳戶之目的不同於銀行應客戶要求而開戶之目的。如果銀行認為某客戶之使用、或意圖使用該銀行帳戶可能對該銀行的聲譽有損,銀行有權終止該帳戶」。
擬籌款在港報刊登廣告
崔世安競選辦昨晚回應稱沒有聽聞此事,可以去了解,強調崔氏樂意聆聽各界意見。
澳門第三屆特首選舉下周一截止提名,暫時只有前任社會文化司長崔世安一人宣布參選。自本月12 日崔辭任政府職務宣布參選後,坊間「挺崔」及「倒崔」聲音不絕。有網友本月中在網上發起籌募5 萬港元,準備在下周一澳門特首選舉提名截止日,在香港《蘋果日報》刊登半版廣告,反對崔世安參選及表達不滿「商人治澳」。
發起活動的網友「奇勒基寶」年約30 歲,大學畢業,他強調行動非針對崔世安個人,只是不希望由崔代表的工商力量管治澳門。聲明以「一群不再沉默的澳門市民」名義發出,內容包括「如果再繼續由商人家族代表擔任地方首長,試問此人將如何反貪?」(見右圖)「奇勒基寶」稱他和網友都因擔心個人安全而不欲出面籌款,最後由澳門工運領袖伍錫堯出面開戶。伍氏向本報記者表示,周二(19 日)早上他於工商銀行澳門分行北區支行以個人名義開戶,戶口編號010-8000-3-00000441661,隨即在網上公布資料募捐,3 日內有逾20 人共捐獻9585元。怎料前天(21 日)銀行通知伍錫堯戶口被取消,沒收存摺及一切單據,信函只稱因「商業決定」而終止其帳戶,並以支票退還有關款額。
民間集資抗建制澳門史無前例伍錫堯稱,銀行決定明顯受到政治壓力,至於下一步行動及捐獻的用途,要視乎網友的決定。
澳門立法會議員區錦新指出,是次籌款是澳門首次由民間籌集資金對抗建制,史無前例。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張樹堅認為,此次民間行動動機純良,有利社會聲音多元發展,值得讚許,但他認為行動未夠思慮周詳。
張解釋,是次行動的「反商人治澳」口號,某程度上可能被曲解為「贊成公務員治澳」,或「受崔世安的政敵指示發出攻擊」。他建議若加上「爭取普選」為口號,則更容易獲市民支持,如果銀行仍然拒絕,更能突顯其自我審查的荒謬,他建議網民轉往英資銀行開戶。
澳門特首由300 人的選舉委員會選出,候選人須獲得過半數選票才可當選,第三屆特首選舉將於7 月26 日舉行。
一群澳門網友不滿宣布參與第三屆特首選舉的崔世安,代表工商界利益,日前在中國工商銀行澳門分行開戶,發起網上籌款,計劃在香港報章刊登反對聲明,但開戶僅3 天便遭銀行以「商業理由」取消戶口。負責開戶的澳門工運領袖認為銀行明顯受壓。
明報記者澳門香港連線報道工行:損銀行聲譽有權終止中國工商銀行澳門分行回覆本報查詢,承認曾終止一個帳戶, 「由於帳戶持有人使用該帳戶之目的不同於銀行應客戶要求而開戶之目的。如果銀行認為某客戶之使用、或意圖使用該銀行帳戶可能對該銀行的聲譽有損,銀行有權終止該帳戶」。
擬籌款在港報刊登廣告
崔世安競選辦昨晚回應稱沒有聽聞此事,可以去了解,強調崔氏樂意聆聽各界意見。
澳門第三屆特首選舉下周一截止提名,暫時只有前任社會文化司長崔世安一人宣布參選。自本月12 日崔辭任政府職務宣布參選後,坊間「挺崔」及「倒崔」聲音不絕。有網友本月中在網上發起籌募5 萬港元,準備在下周一澳門特首選舉提名截止日,在香港《蘋果日報》刊登半版廣告,反對崔世安參選及表達不滿「商人治澳」。
發起活動的網友「奇勒基寶」年約30 歲,大學畢業,他強調行動非針對崔世安個人,只是不希望由崔代表的工商力量管治澳門。聲明以「一群不再沉默的澳門市民」名義發出,內容包括「如果再繼續由商人家族代表擔任地方首長,試問此人將如何反貪?」(見右圖)「奇勒基寶」稱他和網友都因擔心個人安全而不欲出面籌款,最後由澳門工運領袖伍錫堯出面開戶。伍氏向本報記者表示,周二(19 日)早上他於工商銀行澳門分行北區支行以個人名義開戶,戶口編號010-8000-3-00000441661,隨即在網上公布資料募捐,3 日內有逾20 人共捐獻9585元。怎料前天(21 日)銀行通知伍錫堯戶口被取消,沒收存摺及一切單據,信函只稱因「商業決定」而終止其帳戶,並以支票退還有關款額。
民間集資抗建制澳門史無前例伍錫堯稱,銀行決定明顯受到政治壓力,至於下一步行動及捐獻的用途,要視乎網友的決定。
澳門立法會議員區錦新指出,是次籌款是澳門首次由民間籌集資金對抗建制,史無前例。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張樹堅認為,此次民間行動動機純良,有利社會聲音多元發展,值得讚許,但他認為行動未夠思慮周詳。
張解釋,是次行動的「反商人治澳」口號,某程度上可能被曲解為「贊成公務員治澳」,或「受崔世安的政敵指示發出攻擊」。他建議若加上「爭取普選」為口號,則更容易獲市民支持,如果銀行仍然拒絕,更能突顯其自我審查的荒謬,他建議網民轉往英資銀行開戶。
澳門特首由300 人的選舉委員會選出,候選人須獲得過半數選票才可當選,第三屆特首選舉將於7 月26 日舉行。
Friday, May 15, 2009
Thursday, May 14, 2009
轉貼:理性表達 盡數崔世安歷年的醜惡和無能! 歡迎追加! (更新)
(在網上找到一篇盡數崔世安惡行的文章)
以下事件, 我將此列為歷史存檔, 以免被人批為只管反對而反對, 或情緒的宣洩, 也讓人看看這個崔世安是如何和何厚鏵沉瀣一氣, 讓廣大澳門市民, 中央政府, 外國傳媒看看這崔世安的醜惡和無能!
老友梁氏報告事件
http://forum.cyberct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24982
報告被人揭發粗制濫造, ,以第一份報告為例, 說是醫療改革,但結果變成山頂特殊報告,更被當年身為議員的區宗傑批為"英文不專業", 但往後司長面皮真夠厚,繼續將大舊錢的報告批給該"不專業"的顧問公司。
東亞肥仔安運動會
蕭威利直屬上司, 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這個運動會一共洗左44 億幾, 比原來20 億大幅超支1倍多,多宗工程涉及貪污和歐案, 質量差,澳門蛋漏水, 運動會除基建工程外. 屬社會文化部門的更出現2000 蚊一件爛鬼制服, 5000蚊一個飯盒, 更由政府部門包底買飛嚴重浪費公帑, 難怪營運經費大幅超支比基建更嚴重。
世遺被毀 崔世安:你觀點與角度問題
有關澳門無良商人在世遺周邊大興土木壞壞景觀, 身為社會文化司在立法會受吳國昌質問時說: "呢個工程批左,......有沒阻擋景觀係你觀點與角度問題". 順利一題, 是何厚鏵批的, 社會文化司的厚顏無恥, 按住良心講大話, 與何厚鏵蛇鼠一蝸!
歐案後突如其來的免費教育
何厚鏵在立法會上正氣嚴辭:澳門沒條件搞高中免費教育, 當時身為教育部門之首的崔世安沒出過一聲!
2006年12月6日,歐文龍被捕,何厚鏵或為消民怨, 急叫崔世安推行免費教育,可記得當年崔世安的理由是"條件成熟", 一個由沒條件變條件成熟只要幾個月時間, 崔世安宣佈這政策時,沒有向教學機構商討, 引起教育界高層強烈抗議。
社會民文領域 近無寸進
身為教育部門之首, 這個崔世安沒有在社會文化領域近乎沒做過任何實際貢獻, 一直困擾澳門多年的教改, 教師職程, 教改, 控煙在崔世安任社會文化司做了以下的事件,
不斷搞研討會
不斷出刊物
不斷吹水
難怪區錦新話"批地有回佣,教育沒回佣", (因這句說話被官委議員鄭志強斥責"拿出證據來"並要求區錦新向何厚鏵道歉, 結果,歐案在不久後爆發。
兄弟門的既得利益
崔世安的堂弟崔世平, 全憑個人意志將塔石球場消滅並造了一個爛廣場+魔爪中心+ 垃圾U道中央圖書館又由其堂第崔世平公司中標, ,這種所謂"澳門文化產業" 由誰來首肯和領軍?
用政府場地,臨陣脫逃的參選人
當今H1N1 爆發,殺至大中華, 這個崔世安更選擇在四川大地震一周年的下午在政府地方宣佈自己參選,其政治智慧, 用心, 私心路人皆見
今天寫到這, 請繼續追加, 讓廣大澳門市民, 中央政府, 外國傳媒看看這崔世安的醜惡和無能!
原文出處
以下事件, 我將此列為歷史存檔, 以免被人批為只管反對而反對, 或情緒的宣洩, 也讓人看看這個崔世安是如何和何厚鏵沉瀣一氣, 讓廣大澳門市民, 中央政府, 外國傳媒看看這崔世安的醜惡和無能!
老友梁氏報告事件
http://forum.cyberct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24982
報告被人揭發粗制濫造, ,以第一份報告為例, 說是醫療改革,但結果變成山頂特殊報告,更被當年身為議員的區宗傑批為"英文不專業", 但往後司長面皮真夠厚,繼續將大舊錢的報告批給該"不專業"的顧問公司。
東亞肥仔安運動會
蕭威利直屬上司, 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這個運動會一共洗左44 億幾, 比原來20 億大幅超支1倍多,多宗工程涉及貪污和歐案, 質量差,澳門蛋漏水, 運動會除基建工程外. 屬社會文化部門的更出現2000 蚊一件爛鬼制服, 5000蚊一個飯盒, 更由政府部門包底買飛嚴重浪費公帑, 難怪營運經費大幅超支比基建更嚴重。
世遺被毀 崔世安:你觀點與角度問題
有關澳門無良商人在世遺周邊大興土木壞壞景觀, 身為社會文化司在立法會受吳國昌質問時說: "呢個工程批左,......有沒阻擋景觀係你觀點與角度問題". 順利一題, 是何厚鏵批的, 社會文化司的厚顏無恥, 按住良心講大話, 與何厚鏵蛇鼠一蝸!
歐案後突如其來的免費教育
何厚鏵在立法會上正氣嚴辭:澳門沒條件搞高中免費教育, 當時身為教育部門之首的崔世安沒出過一聲!
2006年12月6日,歐文龍被捕,何厚鏵或為消民怨, 急叫崔世安推行免費教育,可記得當年崔世安的理由是"條件成熟", 一個由沒條件變條件成熟只要幾個月時間, 崔世安宣佈這政策時,沒有向教學機構商討, 引起教育界高層強烈抗議。
社會民文領域 近無寸進
身為教育部門之首, 這個崔世安沒有在社會文化領域近乎沒做過任何實際貢獻, 一直困擾澳門多年的教改, 教師職程, 教改, 控煙在崔世安任社會文化司做了以下的事件,
不斷搞研討會
不斷出刊物
不斷吹水
難怪區錦新話"批地有回佣,教育沒回佣", (因這句說話被官委議員鄭志強斥責"拿出證據來"並要求區錦新向何厚鏵道歉, 結果,歐案在不久後爆發。
兄弟門的既得利益
崔世安的堂弟崔世平, 全憑個人意志將塔石球場消滅並造了一個爛廣場+魔爪中心+ 垃圾U道中央圖書館又由其堂第崔世平公司中標, ,這種所謂"澳門文化產業" 由誰來首肯和領軍?
用政府場地,臨陣脫逃的參選人
當今H1N1 爆發,殺至大中華, 這個崔世安更選擇在四川大地震一周年的下午在政府地方宣佈自己參選,其政治智慧, 用心, 私心路人皆見
今天寫到這, 請繼續追加, 讓廣大澳門市民, 中央政府, 外國傳媒看看這崔世安的醜惡和無能!
原文出處
Tuesday, May 12, 2009
Monday, May 11, 2009
轉載:保留特殊班,問題就解決嗎?
摘要:
我的意見是,有必要向教青局提出加大對學校的監督和支援,讓融合教育走向正軌,而絕非簡單地要求保留特教班。
據我理解,所謂的融合教育(又稱全納教育),就是將一些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不包括智力有問題的學生),在給予學校學校足夠支援的前提下,安排在正規學校就讀。通過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或稱融合生)與其他一般的學生在一個共同環境下學習,一方面讓融合生除一般的學習外,可以及早融入社會。同時,其他一般的學生,在與融合生共處學習的過程中,理解這些同是社會成員的特殊需要。以求共同建立共融共愛的社會。
全文
我的意見是,有必要向教青局提出加大對學校的監督和支援,讓融合教育走向正軌,而絕非簡單地要求保留特教班。
據我理解,所謂的融合教育(又稱全納教育),就是將一些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不包括智力有問題的學生),在給予學校學校足夠支援的前提下,安排在正規學校就讀。通過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或稱融合生)與其他一般的學生在一個共同環境下學習,一方面讓融合生除一般的學習外,可以及早融入社會。同時,其他一般的學生,在與融合生共處學習的過程中,理解這些同是社會成員的特殊需要。以求共同建立共融共愛的社會。
全文
陶傑:有個猛爸爸
《蘋果日報》,4月19日
有沒有人同意,澳門的那位特首,才是高明的政治玩家?
香港和澳門,加起來八百萬人不到,地方小,配不起什麼政治家,能出一兩個政治的玩家,已經夠熱鬧。
像澳門這一位領袖。經濟旺盛時,他剛派給澳門市民每位五千元,金融海嘯來了,每位再派六千。
這就是政治玩家了。這一手,把鄰近香港的人羨慕得牙癢癢。香港的傳媒,無一不中了他的陷阱:「澳門派錢,恨死隔籬」,紛紛質問香港的特區政府:看,人家都那麼闊綽,你死抱着幾千億,你呢?
香港特區無意發現了人家的貪官,不私下打一聲招呼,兄弟倆解決,反倒稟報給「阿爺」,很傷和氣。香港人去澳門,一兩個禁止入境,本來香港特區一聲不敢吭,壓力之下,也在「上面」接洽干涉。凡此種種,都是有損面子的不友善行為。
派錢可以分化隔壁。誰都知道:當隔壁的一家人,父母對孩子刻薄,不給粥,不餵奶,在他家的幾個小孩餓死了,天天啼哭吵鬧的時候,隔着一道籬笆,你偏偏把自家的幾個子女叫過來,當着面,一人派一個熱餑餑,還每人分一碗熱豆漿,看着孩子吃得眉開眼笑之際,還加一句:「夠飽了嗎?不夠的話,廚房裏還有湯圓呢。」
讓鄰居的小孩圍過來,眼睛瞪得大大的,猛吞口水。三天之後,隔壁的一家人就會暴動,他家的一窩窮崽子,在父母的飯菜裏下了砒霜,集體離家出走。
這一招很高明:我派我的錢,與你無關,但隔一道籬笆,讓你看到。民國時代的蔣介石,名下嫡系的中央軍,是自己的門生:湯恩伯、顧祝同,軍火、糧餉、服裝,給的是最好的。其餘化外的部系,唐生智、李宗仁,物資七除八扣,窮死你們,危急時把裝備最爛的幾支軍隊送去當炮灰,讓軍隊怨自己無能的軍長。
澳門派錢,給完了,再給,就是派給香港人看的,讓你們詛咒自家的守財奴。這就是最成功的心戰,人家澳門政府,沒有一個心戰室,前葡萄牙政府撤出之前,也沒教過這招嘛。
只憑一點點想像,加半生的江湖閱歷罷了,這一切,香港的政務官都欠缺,一切按僵硬的指引辦事,先天的基因不一樣,何況人家真的,當然,有一個叱咤風雲的傳奇爸爸。
有沒有人同意,澳門的那位特首,才是高明的政治玩家?
香港和澳門,加起來八百萬人不到,地方小,配不起什麼政治家,能出一兩個政治的玩家,已經夠熱鬧。
像澳門這一位領袖。經濟旺盛時,他剛派給澳門市民每位五千元,金融海嘯來了,每位再派六千。
這就是政治玩家了。這一手,把鄰近香港的人羨慕得牙癢癢。香港的傳媒,無一不中了他的陷阱:「澳門派錢,恨死隔籬」,紛紛質問香港的特區政府:看,人家都那麼闊綽,你死抱着幾千億,你呢?
香港特區無意發現了人家的貪官,不私下打一聲招呼,兄弟倆解決,反倒稟報給「阿爺」,很傷和氣。香港人去澳門,一兩個禁止入境,本來香港特區一聲不敢吭,壓力之下,也在「上面」接洽干涉。凡此種種,都是有損面子的不友善行為。
派錢可以分化隔壁。誰都知道:當隔壁的一家人,父母對孩子刻薄,不給粥,不餵奶,在他家的幾個小孩餓死了,天天啼哭吵鬧的時候,隔着一道籬笆,你偏偏把自家的幾個子女叫過來,當着面,一人派一個熱餑餑,還每人分一碗熱豆漿,看着孩子吃得眉開眼笑之際,還加一句:「夠飽了嗎?不夠的話,廚房裏還有湯圓呢。」
讓鄰居的小孩圍過來,眼睛瞪得大大的,猛吞口水。三天之後,隔壁的一家人就會暴動,他家的一窩窮崽子,在父母的飯菜裏下了砒霜,集體離家出走。
這一招很高明:我派我的錢,與你無關,但隔一道籬笆,讓你看到。民國時代的蔣介石,名下嫡系的中央軍,是自己的門生:湯恩伯、顧祝同,軍火、糧餉、服裝,給的是最好的。其餘化外的部系,唐生智、李宗仁,物資七除八扣,窮死你們,危急時把裝備最爛的幾支軍隊送去當炮灰,讓軍隊怨自己無能的軍長。
澳門派錢,給完了,再給,就是派給香港人看的,讓你們詛咒自家的守財奴。這就是最成功的心戰,人家澳門政府,沒有一個心戰室,前葡萄牙政府撤出之前,也沒教過這招嘛。
只憑一點點想像,加半生的江湖閱歷罷了,這一切,香港的政務官都欠缺,一切按僵硬的指引辦事,先天的基因不一樣,何況人家真的,當然,有一個叱咤風雲的傳奇爸爸。
Sunday, May 10, 2009
Tuesday, April 28, 2009
Sunday, April 26, 2009
三盞燈變垃圾房 剷除地標不勝防
行政長官在上週答問大會所宣佈的各項惠民措施,由於本澳人際網絡緊密,所以早已或多或少被外界知悉,加上第 二次派錢早已失去新鮮感。因此這次答問大會仿如交功課般搪塞過去,除了香港有興趣炒作外,坊間出奇地寂靜,未有像去年那樣成為全民關注的談資,這也許令朝中大臣也大跌眼鏡。縱觀今次大會,各位議員關注民生問題較為明顯。而最近最受注目的民生問題之一,就是民署強行在三盞燈修建新垃圾房,這一倒行逆施,幾乎百分百地全民喊打,反對比例之高尤甚於護塔運動,創下回歸後新高,當局如何不得民心,由此亦可見一斑。今年乃政治敏感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此激起民怨小心引火燒身才好。
民署近年在重大民生設施上屢敗屢戰早已名震全澳,下環街市如此,東北街市如此,小心新氹仔街市亦如此。垃圾房方面情況稍佳,二00六年首先在高士德馬路大砍路樹建幾個垃圾房作試點,最初居民對此反應強烈,只因其有一定合理性及強烈需求,加上本澳居民先天性習慣逆來順受,所以不足一年反彈已告平息。反而各區都見有例可循,強烈請求在各自區內加快取消開放式垃圾筒,大建垃圾房,於是一場全澳範圍內的騰籠換鳥運動風風火火地展開,也不管合適不合適,反正人有我有趕時髦,好像不在自己區內建一兩個垃圾房作形象工程便臉上無光。
在這種不健康心態下,三盞燈垃圾房方案作為該區重建工程一部份,也悄然提上了日程表。根據顧問公司原來方案,其實垃圾房本應修建於地下二層,上面是市民地下活動中心,不過由於活動中心有技術性和安全性等問題,連帶地下垃圾房亦被同時槍斃了。與目前民署構思的三盞燈外圍地面垃圾房比較,已死亡的地下垃圾房雖仍有問題,但還算以民為本,起碼知道居民會怕臭。不知怎麼搞的即使好好的一個設計方案落到民署手上,總會變成非驢非馬的怪物。例如生果街整治本來很好,但結果完全固定的攤販不但阻礙卸貨,更無法在必要時通行消防車等緊急救援車輛,結果是苦了小販也苦了市民,兩面不討好,居民更只好祈禱自求多福。坊會早已提出應配套規範兩旁營商環境和廣告招牌,也已不了了之。
民本精神早滑坡
都是諮詢惹的禍
民署經常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都說已經進行過諮詢,今次的問題同樣出在諮詢內容上。0五年制訂的三盞燈一帶重整計劃,其實大部份沒有落實,顧問公司的一籃子建議只被接受了生果街整治,而三盞燈圓形地卻被民署搞個面目全非。當時的諮詢,試問有多少建議用於今次重建?如果民署的諮詢得到的,是「希望透過重整及善用公共空間,一併解決周邊垃圾桶長期困擾居民及商戶的問題,改善衛生環境」的結論,這類諮詢對重整及可持續發展有多少作用路人皆見了。曾幾何時,下環街市就是被這種引導性的諮詢誤導民意而消滅的,前車可鑑歷歷在目豈敢淡忘?
吊詭的是就連一向與民署保持溝通的三大坊會,也不知道所謂最終方案的諮詢結果落實內容,其民意基礎的薄弱及市民認受性之低可知八九矣。這種做法,當然為今次重建引起強烈反彈埋下了伏筆,所謂種惡因得惡果是也。當今世界沒有公眾參與便沒有社區民主已成主流共識,連工務局都已改弦易轍,民署又豈能再自絕於天下?
地標行區一團糟
民署道行真係高
近年澳門無論新舊建築物言必談地標,這種為地標而地標的惡劣趨勢已到了令人極度厭惡和濫用的地步 。更狹隘的是這些所謂地標往往是攀比高度的所謂國際屏風豪宅,從而令真正的人文地標黯然失色。三盞燈圓地正是其中之一,如今可能有更加惡化的趨勢。
根據新方案可知,民署亦不知不覺感染了風光才是地標、地標一定要高的風土病。先把三盏燈燈柱以恢復原貌為名將底部升高五十厘米,再加上新造五十厘米花崗底座,使燈柱高度比目前上升一米,希望其地標作用更明顯云云。殊不知真正的地標價值並不在於其高度,而在於其歷史價值及人文精神。與其為高而高,不如把精力投放於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底蘊、風俗習慣等文脈之上更實際。本末倒置增加一兩米,也不會比周邊民居更加高,徒浪費公帑而已。
另一不知所謂之處是新方案中認為重整完成後,靠近亞利鴉架街一側圓形地可雙線行車,為日後近生果街街一側闢作行人專用區創造條件云云,其實也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之作。
近年另一濫用的整治或活化思維就是言必設行人專用區,希望把民署前地的成功無限量複製,但其實澳門與內地不能等量齊觀,且各區情況不盡相同,一區成功不等於各區成功。當然作為幕後推手的各區民間力量只局部考慮區內利益,未有全盤思路和城規知識便提出不切實際的建議亦不無關係。其實目前生果街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行人專用區,看不到把生果街對開一側也變成行人專用區的必要性。只要在有慶典活動時把光復街封閉一兩天,那就人車各取所需相安無事了。
交通不行仍雙行
霸王上弓行不行
亞利鴉架街一側圓形地雙線行車,原意應該是增加車流量,帶動客流量,從而改善週邊營商環境,從上述拓展行人專用區一說已能得到印證。不過對著示意圖想來想去,究竟如何在亞利鴉架街一側圓形地雙向行車,而既不是亞利鴉架街雙線行車,也不是三盞燈圓地雙向行車,實在想不出所以然來,說到底可能只有民署的高手會明白。
如果要想路通財通,則必然要作全盤整治才有效。本來工務局在亞利鴉架休憩區興建倉儲式停車場計劃,因受到附近居民強烈反對幾乎已明存實亡。假如民署真的期望以車流帶動人流再帶動消費,請問停車場建在哪裡?沒有停車場就妄想雙向行車、路通財通不啻是椽木求魚,為整個新橋區添煩添亂。早前有民間社團自發對該區交通流量和出行習慣、方式進行過深度調研並已進行公示,為甚麼民署對專業意見不主動了解和接觸?未來若渡船街至盧九街一側車位被取消擴闊道路,車位問題更加嚴峻,同時車流量會更多,停車場再不馬上著手解決勢必後患無窮。該區的道路問題需要解決,但為長遠計更需要解決的是車位問題。如果沒有站得高、看得遠的雄心統籌全局,其實對民署來說一動不如一靜總比亂投藥石、越幫越忙為佳。
柏林巷戰打到嚟
莫令盞燈跌落嚟
在今次垃圾房事件中,新橋及提柯坊會、緬華互助會少有地強硬回應。民署可見事不尋常。主要因為目前暫緩施工的方案連三個團體也被蒙在鼓裡,又是一齣先斬後奏的戲碼。的確假如以後的該區年度大秀如東南亞美食節等,是在垃圾房包圍下的圓形地舉辦,實在令人倒胃及有失斯文,地標角色可能亦都不再。試問包括民署在內的政府官員和東盟使節,是在垃圾堆中參與活動你會有何感想?客人會質疑是否澳門土地資源缺乏到這種地步,連垃圾房也需要建在食肆雲集的旅遊區中心嗎?待客之道也不懂,澳門自然形像盡失,甚麼天下特色薈萃都是假的,人家知道真相不夾著尾巴逃走才怪。
現在每天經過三戔燈圓地,看到像納粹德國戰敗前夕,有如一九四五年四月柏林巷戰的慘況。圓形地拆成像炮位的模樣,更形象一點像被蘇軍炮彈炸毀了的殘破炮位,與和諧城市的形象成為巨大反差。其實如果第一階段的整治計劃是圍繞著垃圾房為核心展開的,根本無需把圓形地搞個天翻地覆。正如新橋坊會理事長黃耀球所言,把垃圾房設在舊勞工局大樓地庫不就完了?何需勞師動眾畫蛇添足,且多此一舉?上面大樓依然可繼續改建為社區活動中心兩不誤,我們實在不明白當局何捨易取難,只盼鬧劇到此為止盡快把三盞燈圓地回復原狀,還給市民一個沒有垃圾房包圍的公共空間,這點小小的要求即能拯救地標於既倒,對民署諸官來說並不過份吧?
《訊報》,四月二十四日
民署近年在重大民生設施上屢敗屢戰早已名震全澳,下環街市如此,東北街市如此,小心新氹仔街市亦如此。垃圾房方面情況稍佳,二00六年首先在高士德馬路大砍路樹建幾個垃圾房作試點,最初居民對此反應強烈,只因其有一定合理性及強烈需求,加上本澳居民先天性習慣逆來順受,所以不足一年反彈已告平息。反而各區都見有例可循,強烈請求在各自區內加快取消開放式垃圾筒,大建垃圾房,於是一場全澳範圍內的騰籠換鳥運動風風火火地展開,也不管合適不合適,反正人有我有趕時髦,好像不在自己區內建一兩個垃圾房作形象工程便臉上無光。
在這種不健康心態下,三盞燈垃圾房方案作為該區重建工程一部份,也悄然提上了日程表。根據顧問公司原來方案,其實垃圾房本應修建於地下二層,上面是市民地下活動中心,不過由於活動中心有技術性和安全性等問題,連帶地下垃圾房亦被同時槍斃了。與目前民署構思的三盞燈外圍地面垃圾房比較,已死亡的地下垃圾房雖仍有問題,但還算以民為本,起碼知道居民會怕臭。不知怎麼搞的即使好好的一個設計方案落到民署手上,總會變成非驢非馬的怪物。例如生果街整治本來很好,但結果完全固定的攤販不但阻礙卸貨,更無法在必要時通行消防車等緊急救援車輛,結果是苦了小販也苦了市民,兩面不討好,居民更只好祈禱自求多福。坊會早已提出應配套規範兩旁營商環境和廣告招牌,也已不了了之。
民本精神早滑坡
都是諮詢惹的禍
民署經常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都說已經進行過諮詢,今次的問題同樣出在諮詢內容上。0五年制訂的三盞燈一帶重整計劃,其實大部份沒有落實,顧問公司的一籃子建議只被接受了生果街整治,而三盞燈圓形地卻被民署搞個面目全非。當時的諮詢,試問有多少建議用於今次重建?如果民署的諮詢得到的,是「希望透過重整及善用公共空間,一併解決周邊垃圾桶長期困擾居民及商戶的問題,改善衛生環境」的結論,這類諮詢對重整及可持續發展有多少作用路人皆見了。曾幾何時,下環街市就是被這種引導性的諮詢誤導民意而消滅的,前車可鑑歷歷在目豈敢淡忘?
吊詭的是就連一向與民署保持溝通的三大坊會,也不知道所謂最終方案的諮詢結果落實內容,其民意基礎的薄弱及市民認受性之低可知八九矣。這種做法,當然為今次重建引起強烈反彈埋下了伏筆,所謂種惡因得惡果是也。當今世界沒有公眾參與便沒有社區民主已成主流共識,連工務局都已改弦易轍,民署又豈能再自絕於天下?
地標行區一團糟
民署道行真係高
近年澳門無論新舊建築物言必談地標,這種為地標而地標的惡劣趨勢已到了令人極度厭惡和濫用的地步 。更狹隘的是這些所謂地標往往是攀比高度的所謂國際屏風豪宅,從而令真正的人文地標黯然失色。三盞燈圓地正是其中之一,如今可能有更加惡化的趨勢。
根據新方案可知,民署亦不知不覺感染了風光才是地標、地標一定要高的風土病。先把三盏燈燈柱以恢復原貌為名將底部升高五十厘米,再加上新造五十厘米花崗底座,使燈柱高度比目前上升一米,希望其地標作用更明顯云云。殊不知真正的地標價值並不在於其高度,而在於其歷史價值及人文精神。與其為高而高,不如把精力投放於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底蘊、風俗習慣等文脈之上更實際。本末倒置增加一兩米,也不會比周邊民居更加高,徒浪費公帑而已。
另一不知所謂之處是新方案中認為重整完成後,靠近亞利鴉架街一側圓形地可雙線行車,為日後近生果街街一側闢作行人專用區創造條件云云,其實也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之作。
近年另一濫用的整治或活化思維就是言必設行人專用區,希望把民署前地的成功無限量複製,但其實澳門與內地不能等量齊觀,且各區情況不盡相同,一區成功不等於各區成功。當然作為幕後推手的各區民間力量只局部考慮區內利益,未有全盤思路和城規知識便提出不切實際的建議亦不無關係。其實目前生果街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行人專用區,看不到把生果街對開一側也變成行人專用區的必要性。只要在有慶典活動時把光復街封閉一兩天,那就人車各取所需相安無事了。
交通不行仍雙行
霸王上弓行不行
亞利鴉架街一側圓形地雙線行車,原意應該是增加車流量,帶動客流量,從而改善週邊營商環境,從上述拓展行人專用區一說已能得到印證。不過對著示意圖想來想去,究竟如何在亞利鴉架街一側圓形地雙向行車,而既不是亞利鴉架街雙線行車,也不是三盞燈圓地雙向行車,實在想不出所以然來,說到底可能只有民署的高手會明白。
如果要想路通財通,則必然要作全盤整治才有效。本來工務局在亞利鴉架休憩區興建倉儲式停車場計劃,因受到附近居民強烈反對幾乎已明存實亡。假如民署真的期望以車流帶動人流再帶動消費,請問停車場建在哪裡?沒有停車場就妄想雙向行車、路通財通不啻是椽木求魚,為整個新橋區添煩添亂。早前有民間社團自發對該區交通流量和出行習慣、方式進行過深度調研並已進行公示,為甚麼民署對專業意見不主動了解和接觸?未來若渡船街至盧九街一側車位被取消擴闊道路,車位問題更加嚴峻,同時車流量會更多,停車場再不馬上著手解決勢必後患無窮。該區的道路問題需要解決,但為長遠計更需要解決的是車位問題。如果沒有站得高、看得遠的雄心統籌全局,其實對民署來說一動不如一靜總比亂投藥石、越幫越忙為佳。
柏林巷戰打到嚟
莫令盞燈跌落嚟
在今次垃圾房事件中,新橋及提柯坊會、緬華互助會少有地強硬回應。民署可見事不尋常。主要因為目前暫緩施工的方案連三個團體也被蒙在鼓裡,又是一齣先斬後奏的戲碼。的確假如以後的該區年度大秀如東南亞美食節等,是在垃圾房包圍下的圓形地舉辦,實在令人倒胃及有失斯文,地標角色可能亦都不再。試問包括民署在內的政府官員和東盟使節,是在垃圾堆中參與活動你會有何感想?客人會質疑是否澳門土地資源缺乏到這種地步,連垃圾房也需要建在食肆雲集的旅遊區中心嗎?待客之道也不懂,澳門自然形像盡失,甚麼天下特色薈萃都是假的,人家知道真相不夾著尾巴逃走才怪。
現在每天經過三戔燈圓地,看到像納粹德國戰敗前夕,有如一九四五年四月柏林巷戰的慘況。圓形地拆成像炮位的模樣,更形象一點像被蘇軍炮彈炸毀了的殘破炮位,與和諧城市的形象成為巨大反差。其實如果第一階段的整治計劃是圍繞著垃圾房為核心展開的,根本無需把圓形地搞個天翻地覆。正如新橋坊會理事長黃耀球所言,把垃圾房設在舊勞工局大樓地庫不就完了?何需勞師動眾畫蛇添足,且多此一舉?上面大樓依然可繼續改建為社區活動中心兩不誤,我們實在不明白當局何捨易取難,只盼鬧劇到此為止盡快把三盞燈圓地回復原狀,還給市民一個沒有垃圾房包圍的公共空間,這點小小的要求即能拯救地標於既倒,對民署諸官來說並不過份吧?
《訊報》,四月二十四日
Friday, April 24, 2009
給澳門人的一封信
我在網絡上看到一位澳門外勞給澳門人的公開信:
給澳門人的一封信(必睇)
在澳門,勞工問題一直存在爭議。究竟是勞工在搶飯碗或是無良雇主在打爛大家飯碗,還是大家用錯方法保飯碗呢?
在這裡首先給大家簡單講一個,發生在澳門氹仔一超大型酒店里的事。同時請大家聽兩段外勞維權后受到逼害的錄音。事發在該公司開張前後,時長接近三個月。在這三個月內該酒店員工一天工作13-16小時,甚至30小時。可能因為他們都是外勞所以一分錢加班費也沒有,其間有不少人因此體力不支而暈倒,更有員工因長期長時間工作精神不佳而在操作中失去一節手指(無上報工傷,最後以12000元了事)。最后終於有人忍無可忍帶頭罷工。罷工時因酒店已開張,罷工三小時后前堂已停留4000遊客無法入住酒店。最后酒店作出初步妥協每人賠償3000-4000作加班費外加1000元獎金。而帶頭罷工的事后也時時不同程度的受到為難。最后被逼離職。以下是兩段錄音:
錄音一
錄音二
在錄音里你會發現維權人事后受到的變相囚犯式禁錮4-6小時逼簽警告(员工称要报警才放人),家人受詛咒,以便“出氣”。更出言丑化澳門政府機關,打擊受害人求助信心。澳門這個自由社會怎么可以容忍這種事的發生?希望有關部門采取措施防止類似事情發生。
問大家一句為什么要請澳門人,他們那么“賤”!如果你是雇主最理想的雇員一工資少,二效率高.三人“任劳任怨”。這么說想必你不會反對吧?工資方面在澳門你會發現不少公司本地人會比外勞高1000元工資左右.你有沒有想過是你的工資高還是他們的工資少呢?而這種現象真的在保護澳門人嗎?在工作方面我們也會發現外勞時有無薪加班,當生意差時想裁員,也只要很偉大的跟員工說“你自己走吧,我不想炒你,如果我炒你,你以後就不能來澳門了”。(自己走沒錢賠,對雇主來說高效率,少麻煩,低成本),所以他們多會選擇沉默.原因相信無須我多講.而本地人受到侵害会毫不犹豫维护权益(这点让我好欣赏,但對雇主來講麻煩,成本高),但外劳作出维权(这种人很少)却要面对公司可能的逼害(如录音),本地人肯能的排斥,政府是否重视。在這几點上看來,無疑外勞是雇主的最佳選擇.因为工資少,效率高,风平浪静啊。
讲到維權,这点是本人在澳门感受最大。日日大陆仔前大陆仔后。一有什么游行外勞总成为口号的牺牲品。但為什麽要這么对待他們呢?他們离乡已经很“贱”大家知道他們有多少人回到宿舍会哭著睡著?有很多人可能会說做得那么辛苦那就不要做嘛!我想他們做不到,因为他們也有家。就算有人走,來的一樣會是個外勞。但为什么大家还要将他們当敌人呢,多一个朋友不好吗?澳门真的可以完全无外勞的存在吗?其实我们不是应该在同一阵线嗎?我们都是劳动者。其实当他們真正得到保障,澳门人才可以得到真正的保障。原因好简单当雇主请外劳和请澳门本地人无分别的时候,相信沒有呢个雇主会花几个月排期去请一个外劳。在大家维权过程中其实你有沒有想过他們可以成为大家其中一个强大力量呢?希望澳門能主動為他們成立工會(勞務公司并不會做什麽實在的事),請不要讓澳門成為第二個舊金山。
最后得罪同後生一輩讲几句。读多D书,荷官并吾系物野光荣职业,为你的家人远离二手烟。读多D书,法律顾问应该由你们来做,因为只有你们知道澳门真正需要D物野。读多D书。。。。。。
最最后讲句,我们都是为了家,距地吾系澳门抢饭碗,记住吾系距地话要来澳门做野就可以来澳门做野。机会系靠我們比的.可以在澳門工作是好多人的夢想心愿。因為澳門是一個有魅力的城市。而吾系舊金山。
給澳門人的一封信(必睇)
在澳門,勞工問題一直存在爭議。究竟是勞工在搶飯碗或是無良雇主在打爛大家飯碗,還是大家用錯方法保飯碗呢?
在這裡首先給大家簡單講一個,發生在澳門氹仔一超大型酒店里的事。同時請大家聽兩段外勞維權后受到逼害的錄音。事發在該公司開張前後,時長接近三個月。在這三個月內該酒店員工一天工作13-16小時,甚至30小時。可能因為他們都是外勞所以一分錢加班費也沒有,其間有不少人因此體力不支而暈倒,更有員工因長期長時間工作精神不佳而在操作中失去一節手指(無上報工傷,最後以12000元了事)。最后終於有人忍無可忍帶頭罷工。罷工時因酒店已開張,罷工三小時后前堂已停留4000遊客無法入住酒店。最后酒店作出初步妥協每人賠償3000-4000作加班費外加1000元獎金。而帶頭罷工的事后也時時不同程度的受到為難。最后被逼離職。以下是兩段錄音:
錄音一
錄音二
在錄音里你會發現維權人事后受到的變相囚犯式禁錮4-6小時逼簽警告(员工称要报警才放人),家人受詛咒,以便“出氣”。更出言丑化澳門政府機關,打擊受害人求助信心。澳門這個自由社會怎么可以容忍這種事的發生?希望有關部門采取措施防止類似事情發生。
問大家一句為什么要請澳門人,他們那么“賤”!如果你是雇主最理想的雇員一工資少,二效率高.三人“任劳任怨”。這么說想必你不會反對吧?工資方面在澳門你會發現不少公司本地人會比外勞高1000元工資左右.你有沒有想過是你的工資高還是他們的工資少呢?而這種現象真的在保護澳門人嗎?在工作方面我們也會發現外勞時有無薪加班,當生意差時想裁員,也只要很偉大的跟員工說“你自己走吧,我不想炒你,如果我炒你,你以後就不能來澳門了”。(自己走沒錢賠,對雇主來說高效率,少麻煩,低成本),所以他們多會選擇沉默.原因相信無須我多講.而本地人受到侵害会毫不犹豫维护权益(这点让我好欣赏,但對雇主來講麻煩,成本高),但外劳作出维权(这种人很少)却要面对公司可能的逼害(如录音),本地人肯能的排斥,政府是否重视。在這几點上看來,無疑外勞是雇主的最佳選擇.因为工資少,效率高,风平浪静啊。
讲到維權,这点是本人在澳门感受最大。日日大陆仔前大陆仔后。一有什么游行外勞总成为口号的牺牲品。但為什麽要這么对待他們呢?他們离乡已经很“贱”大家知道他們有多少人回到宿舍会哭著睡著?有很多人可能会說做得那么辛苦那就不要做嘛!我想他們做不到,因为他們也有家。就算有人走,來的一樣會是個外勞。但为什么大家还要将他們当敌人呢,多一个朋友不好吗?澳门真的可以完全无外勞的存在吗?其实我们不是应该在同一阵线嗎?我们都是劳动者。其实当他們真正得到保障,澳门人才可以得到真正的保障。原因好简单当雇主请外劳和请澳门本地人无分别的时候,相信沒有呢个雇主会花几个月排期去请一个外劳。在大家维权过程中其实你有沒有想过他們可以成为大家其中一个强大力量呢?希望澳門能主動為他們成立工會(勞務公司并不會做什麽實在的事),請不要讓澳門成為第二個舊金山。
最后得罪同後生一輩讲几句。读多D书,荷官并吾系物野光荣职业,为你的家人远离二手烟。读多D书,法律顾问应该由你们来做,因为只有你们知道澳门真正需要D物野。读多D书。。。。。。
最最后讲句,我们都是为了家,距地吾系澳门抢饭碗,记住吾系距地话要来澳门做野就可以来澳门做野。机会系靠我們比的.可以在澳門工作是好多人的夢想心愿。因為澳門是一個有魅力的城市。而吾系舊金山。
Monday, April 20, 2009
珠海讀本連城
《南方都市報》2009-04-21
打造珠澳 同城化都市區
專家建議以橫琴為核心展開珠澳一 體化,並建議廣珠輕軌與澳門輕軌對接
珠海和澳門之間到底能否“同城”?答案是肯定的。上周,由廣東省規劃建設部門組織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第四次專家顧問團咨詢會在珠海召開。咨詢會認為,完全可以建立“珠澳同城化都市區”,同時建議延長廣珠西線高速公路從橫琴島進入澳門。至於西岸城市群可以在旅遊以及生態保護方面展開合作。
分析 同城化橫琴為核心
據瞭解,本次咨詢會是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關於城市群之間城鎮群如何協調布局發展的大探討。咨詢會上,北京大學和廣東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提交了《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的總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來自粵港澳的專家學者就《報告》進行了審議和探討。在報告中,引人注目的是,此前珠澳之間爭議頗多的“能否同城”話題有了答案。報告指出,澳門發展空間不足已成瓶頸,應通過與珠海在土地利用上的合作予以突破,兩地資源互補性很強,完全可以形成“澳珠同城化都市區”,進而成為大珠三角的一個空間增長極。
而2008年底完成的《澳門城市概念性規劃綱要(咨詢文本)》也分析“在區域合作遠景下,深化與珠海在土地利用上的合作,是拓展澳門城市空間和增進城際間居民生活瞭解與融合的重要舉措。
“澳珠同城化都市區”如何進行?產業如何合作?報告如此分析,應打造以橫琴為核心的商貿、會展、旅遊平台,成為具有國際多元化休閒旅遊勝地和區域性生活服務中心,帶動珠三角西岸和粵西沿海地區發展。同時珠海加快建設珠海高欄港工業區、海洋裝備製造基地、航空產業園區和國際商務休閒旅遊度假區,以便珠澳之間實現產業的對接。
交通 廣珠輕軌延伸到澳門
產業實現合作,往往與交通項目的對接至關重要。為此,報告提出了交通對接以及交通項目合理分工的諸多建議。
在機場分工上,澳門國際機場可建設成多功能中小型國際機場的範例;繼續發展珠海機場,打造華南地區航空產業基地,為繁榮大珠三角經濟社會服務。
至於衆所關注的廣珠城際輕軌,完全可以自珠海南灣轉入地下,通過隧道穿越馬騮洲進入東北部,在蓮花口岸北側或南側佈置一處樞紐站,與澳門輕軌銜接。同時,在橫琴中部北部,預留通向珠海機場的軌道交通走廊,以此增強澳門與珠海乃至整個珠江西岸的交通聯繫,服務珠澳地區合作平台。
為了加強澳門與周邊地區的聯繫,還可延長廣珠西線高速公路從橫琴島進入澳門,也就是說,廣珠西線自順德、佛山進入珠海市區,這也是橫琴與區域交通網絡銜接的重要通道。隨著橫琴西北部橫琴二橋的架起,規劃在橫琴島北部的南屏設置收費站,延長廣珠西線,由珠海南屏經橫琴二橋進入橫琴。這樣廣珠西線也能對接香港機場—港珠澳大橋—澳門機場—橫琴—珠海機場—高欄港的區域交通框架。
產業 邊界旅遊資源應互惠
當前有那些產業合作可以先行展開?本次咨詢會也指出了明確的答案。澳珠邊界旅遊資源合作空間巨大。珠澳邊界地區為拱北—關閘、灣仔、橫琴與澳門。珠海與澳門對橫琴的旅遊聯合開發可以充分利用橫琴與澳門山水相連,及口岸相通的“近鄰”關係,圍繞澳門旅遊產業的延伸做文章,充分利用橫琴的資源和澳門的投資,實現互惠互利。橫琴應依托香港和澳門,引入專業化機構聯合策劃會議商展等服務業,促進商業化運作,構築國際性會展旅遊中心。在橫琴島東北角設置融會展、商務、休閒、酒店和娛樂為一體的會議商展區,面向國際市場、吸引海外投資,服務國際市場。同時,還可依托蓮花大橋口岸,發展口岸服務區,並在南部延伸澳門的旅遊觀光業,發展休閒度假康樂主題公園區,拓展澳門國際旅遊的產業鏈與區域輻射力。
民生澳門人珠海受教育養老 談到中長期的珠澳合作。本次咨詢會上有專家也表示,在養老等區域社會民生合作的空間潛力也很大。按照報告的分析,粵澳養老合作已經進行了養老制度方面的研究工作,而這個合作空間在珠海、中山。養老院、養老社區傾向于選擇環境優美、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區。目前,珠三角主要面向香港老人的敬老院和港人養老置業主要分佈在深圳主城區、前海-寶安、龍崗、東莞常平-橫瀝、樟木頭-塘廈,珠海主城區,這些地區未來仍是重要養老合作空間。至於珠澳關於教育方面的合作,應該落實2008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提出關於在廣東省設立澳門人子女學校的建議,加快可行性研究和在珠海、中山的選址工作。
交通設想
港珠澳大橋設隧道穿珠海 此前,關於港珠澳大橋中珠海和澳門如何協調平衡利益關係也一直是難點。怎麼辦?報告提出一攬子辦法,大橋落腳拱北後可考慮從人工島上建設隧道,貫穿珠海連接廣珠西線高速,而珠澳之間的公路貨運最好採用從橫琴口岸西進西出的辦法。
讓大橋打入珠西高速網 據瞭解,港珠澳大橋的區域性意義在於加強珠江西岸、粵西、乃至大西南與珠江東岸的連接,因此需要協調好大橋與珠海市區道路銜接,以及如何穿越珠海城區與區域性路網進行銜接。但是港珠澳大橋澳門銜接點難以直接將交通環網引入澳門,這成為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報告提供了一個思路。大橋落腳拱北後,以高架橋或直接在拱北開路,勢必加大拱北交通的壓力,為此,可以考慮從人工島上建設隧道,穿過拱北,然後跨前山水道,採用山嶺隧道穿過南屏山,與在建的廣珠西線高速公路相連,再通過延長線與珠海境內現有的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規劃建設中的機場高速等幹道連通,使大橋銜接于珠三角西岸高速公路網,進而貫穿大西南地區。與此同時,既然已經確定拱北東填海,並作為城市未來中心區的發展重點,就應建立與拱北東填海區聯繫密切的軌道交通網絡,利用軌道交通來彌補填海區交通出入口的弱勢,確保中心區對城市各組團和西部都市區各中心的輻射。同時利用填海區建設,對主城區南部的道路網絡進行調整。
由橫琴承擔公路貨運
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的交通規劃如何考慮也關係到珠澳雙方的利益。為此,報告指出,依據2009年2月底,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會通過的方案,珠澳口岸將同島設置,由於澳門公路交通系統承載力有限,已不可能允許不汽車,貨車入境,此方案雖在其它幾方面有利好作用,但勢必加大澳門口岸方面的停車壓力,停車問題可能成為限制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建議:加強澳門口岸、珠海口岸與香港口岸的整體性靜態交通規則,佈置足夠的停車位以降低停車成本;公路貨運,尤其是珠澳之間,應儘量採用從橫琴口岸西進西出之格局,以緩解港珠澳大橋口岸與拱北口岸的通行壓力。
通關建議
三地口岸亟待互聯互通 在經濟要素流動的過程中,通關遲滯造成了時間成本損失,珠港澳三地都為此憂慮。如何應對,報告指出了新的思路。
推行“一地兩檢”模式 為此,報告建議提高口岸的新科技應用和信息化水平,促進三地共同使用先進技術、三地口岸電腦聯網,推進口岸查驗管理的信息資源共享,實施“電子驗放”、提高通關效率。三地共同採用先進設備,採用電子數據聯通技術及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等。此外,還應該推廣“一地兩檢”模式,在“一國兩制”前提下,初步探索包括珠港澳在內的大珠三角口岸之間的通關新模式。推廣深圳灣口岸在“一地兩檢”的運作效率,在通關數據共享和查驗結果互認的基礎上,推動“一地兩檢”和“單邊驗放”等快捷服務模式在珠港澳等口岸實施。
“創新跨界交通管理模式” 目前,珠澳之間車輛的往來仍然有諸多不便,也影響到通關效率。本次的咨詢會認為,包括珠澳在內的粵港澳三地的交通法規、車輛管理方法的差異給人流車流的流動帶來不便。建議改變目前一事一議的工作方式,在對跨界車輛的車輛保險,跨界兩地車牌與駕駛執照的審批、發放、年審、驗身、過境檢查等問題進行詳細討論研究後,以簽署共同協議的方式來規範跨界車輛管理。
04-05版採寫 本報記者 胡明發
打造珠澳 同城化都市區
專家建議以橫琴為核心展開珠澳一 體化,並建議廣珠輕軌與澳門輕軌對接
珠海和澳門之間到底能否“同城”?答案是肯定的。上周,由廣東省規劃建設部門組織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第四次專家顧問團咨詢會在珠海召開。咨詢會認為,完全可以建立“珠澳同城化都市區”,同時建議延長廣珠西線高速公路從橫琴島進入澳門。至於西岸城市群可以在旅遊以及生態保護方面展開合作。
分析 同城化橫琴為核心
據瞭解,本次咨詢會是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關於城市群之間城鎮群如何協調布局發展的大探討。咨詢會上,北京大學和廣東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提交了《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的總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來自粵港澳的專家學者就《報告》進行了審議和探討。在報告中,引人注目的是,此前珠澳之間爭議頗多的“能否同城”話題有了答案。報告指出,澳門發展空間不足已成瓶頸,應通過與珠海在土地利用上的合作予以突破,兩地資源互補性很強,完全可以形成“澳珠同城化都市區”,進而成為大珠三角的一個空間增長極。
而2008年底完成的《澳門城市概念性規劃綱要(咨詢文本)》也分析“在區域合作遠景下,深化與珠海在土地利用上的合作,是拓展澳門城市空間和增進城際間居民生活瞭解與融合的重要舉措。
“澳珠同城化都市區”如何進行?產業如何合作?報告如此分析,應打造以橫琴為核心的商貿、會展、旅遊平台,成為具有國際多元化休閒旅遊勝地和區域性生活服務中心,帶動珠三角西岸和粵西沿海地區發展。同時珠海加快建設珠海高欄港工業區、海洋裝備製造基地、航空產業園區和國際商務休閒旅遊度假區,以便珠澳之間實現產業的對接。
交通 廣珠輕軌延伸到澳門
產業實現合作,往往與交通項目的對接至關重要。為此,報告提出了交通對接以及交通項目合理分工的諸多建議。
在機場分工上,澳門國際機場可建設成多功能中小型國際機場的範例;繼續發展珠海機場,打造華南地區航空產業基地,為繁榮大珠三角經濟社會服務。
至於衆所關注的廣珠城際輕軌,完全可以自珠海南灣轉入地下,通過隧道穿越馬騮洲進入東北部,在蓮花口岸北側或南側佈置一處樞紐站,與澳門輕軌銜接。同時,在橫琴中部北部,預留通向珠海機場的軌道交通走廊,以此增強澳門與珠海乃至整個珠江西岸的交通聯繫,服務珠澳地區合作平台。
為了加強澳門與周邊地區的聯繫,還可延長廣珠西線高速公路從橫琴島進入澳門,也就是說,廣珠西線自順德、佛山進入珠海市區,這也是橫琴與區域交通網絡銜接的重要通道。隨著橫琴西北部橫琴二橋的架起,規劃在橫琴島北部的南屏設置收費站,延長廣珠西線,由珠海南屏經橫琴二橋進入橫琴。這樣廣珠西線也能對接香港機場—港珠澳大橋—澳門機場—橫琴—珠海機場—高欄港的區域交通框架。
產業 邊界旅遊資源應互惠
當前有那些產業合作可以先行展開?本次咨詢會也指出了明確的答案。澳珠邊界旅遊資源合作空間巨大。珠澳邊界地區為拱北—關閘、灣仔、橫琴與澳門。珠海與澳門對橫琴的旅遊聯合開發可以充分利用橫琴與澳門山水相連,及口岸相通的“近鄰”關係,圍繞澳門旅遊產業的延伸做文章,充分利用橫琴的資源和澳門的投資,實現互惠互利。橫琴應依托香港和澳門,引入專業化機構聯合策劃會議商展等服務業,促進商業化運作,構築國際性會展旅遊中心。在橫琴島東北角設置融會展、商務、休閒、酒店和娛樂為一體的會議商展區,面向國際市場、吸引海外投資,服務國際市場。同時,還可依托蓮花大橋口岸,發展口岸服務區,並在南部延伸澳門的旅遊觀光業,發展休閒度假康樂主題公園區,拓展澳門國際旅遊的產業鏈與區域輻射力。
民生澳門人珠海受教育養老 談到中長期的珠澳合作。本次咨詢會上有專家也表示,在養老等區域社會民生合作的空間潛力也很大。按照報告的分析,粵澳養老合作已經進行了養老制度方面的研究工作,而這個合作空間在珠海、中山。養老院、養老社區傾向于選擇環境優美、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區。目前,珠三角主要面向香港老人的敬老院和港人養老置業主要分佈在深圳主城區、前海-寶安、龍崗、東莞常平-橫瀝、樟木頭-塘廈,珠海主城區,這些地區未來仍是重要養老合作空間。至於珠澳關於教育方面的合作,應該落實2008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提出關於在廣東省設立澳門人子女學校的建議,加快可行性研究和在珠海、中山的選址工作。
交通設想
港珠澳大橋設隧道穿珠海 此前,關於港珠澳大橋中珠海和澳門如何協調平衡利益關係也一直是難點。怎麼辦?報告提出一攬子辦法,大橋落腳拱北後可考慮從人工島上建設隧道,貫穿珠海連接廣珠西線高速,而珠澳之間的公路貨運最好採用從橫琴口岸西進西出的辦法。
讓大橋打入珠西高速網 據瞭解,港珠澳大橋的區域性意義在於加強珠江西岸、粵西、乃至大西南與珠江東岸的連接,因此需要協調好大橋與珠海市區道路銜接,以及如何穿越珠海城區與區域性路網進行銜接。但是港珠澳大橋澳門銜接點難以直接將交通環網引入澳門,這成為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報告提供了一個思路。大橋落腳拱北後,以高架橋或直接在拱北開路,勢必加大拱北交通的壓力,為此,可以考慮從人工島上建設隧道,穿過拱北,然後跨前山水道,採用山嶺隧道穿過南屏山,與在建的廣珠西線高速公路相連,再通過延長線與珠海境內現有的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規劃建設中的機場高速等幹道連通,使大橋銜接于珠三角西岸高速公路網,進而貫穿大西南地區。與此同時,既然已經確定拱北東填海,並作為城市未來中心區的發展重點,就應建立與拱北東填海區聯繫密切的軌道交通網絡,利用軌道交通來彌補填海區交通出入口的弱勢,確保中心區對城市各組團和西部都市區各中心的輻射。同時利用填海區建設,對主城區南部的道路網絡進行調整。
由橫琴承擔公路貨運
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的交通規劃如何考慮也關係到珠澳雙方的利益。為此,報告指出,依據2009年2月底,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會通過的方案,珠澳口岸將同島設置,由於澳門公路交通系統承載力有限,已不可能允許不汽車,貨車入境,此方案雖在其它幾方面有利好作用,但勢必加大澳門口岸方面的停車壓力,停車問題可能成為限制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建議:加強澳門口岸、珠海口岸與香港口岸的整體性靜態交通規則,佈置足夠的停車位以降低停車成本;公路貨運,尤其是珠澳之間,應儘量採用從橫琴口岸西進西出之格局,以緩解港珠澳大橋口岸與拱北口岸的通行壓力。
通關建議
三地口岸亟待互聯互通 在經濟要素流動的過程中,通關遲滯造成了時間成本損失,珠港澳三地都為此憂慮。如何應對,報告指出了新的思路。
推行“一地兩檢”模式 為此,報告建議提高口岸的新科技應用和信息化水平,促進三地共同使用先進技術、三地口岸電腦聯網,推進口岸查驗管理的信息資源共享,實施“電子驗放”、提高通關效率。三地共同採用先進設備,採用電子數據聯通技術及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等。此外,還應該推廣“一地兩檢”模式,在“一國兩制”前提下,初步探索包括珠港澳在內的大珠三角口岸之間的通關新模式。推廣深圳灣口岸在“一地兩檢”的運作效率,在通關數據共享和查驗結果互認的基礎上,推動“一地兩檢”和“單邊驗放”等快捷服務模式在珠港澳等口岸實施。
“創新跨界交通管理模式” 目前,珠澳之間車輛的往來仍然有諸多不便,也影響到通關效率。本次的咨詢會認為,包括珠澳在內的粵港澳三地的交通法規、車輛管理方法的差異給人流車流的流動帶來不便。建議改變目前一事一議的工作方式,在對跨界車輛的車輛保險,跨界兩地車牌與駕駛執照的審批、發放、年審、驗身、過境檢查等問題進行詳細討論研究後,以簽署共同協議的方式來規範跨界車輛管理。
04-05版採寫 本報記者 胡明發
Sunday, April 19, 2009
市民日報:學者指澳傳媒生態跟不上環境
市民日報
2009-04-20
學者指澳傳媒生態跟不上環境
【本報訊】剛成立的「城市行動」昨日首次舉行講座,題目為「澳門傳媒生態」。有講者認為本澳傳媒工作者大多曾受傳播訓練,本澳近年的傳媒工作者質素有所提升,惟傳媒生態則跟不上環境趨勢。
討論會昨午舉行,由《亞洲周刊》編輯謝曉陽,澳門大學傳播系課程主任林玉鳳、助理教授劉世鼎和訊報總編輯李江等主講,吸引近20人參與。
傳媒應監察政府施政
謝曉陽表示:港澳傳媒監督政府角色相近,本澳回歸祖國將近10年,各傳媒是否擔任社會角色,有否盡「第四權」的責任?「雙選舉」將至,「城市行動」未來將討論相關議題。
林玉鳳則表示,傳媒生態由傳媒、傳媒工作者及市場組成。她認為本澳傳媒工作者大多曾受傳播訓練,本澳近年的傳媒工作者質素有所提升,惟傳媒生態則跟不上環境趨勢。
李江稱,近10年本澳傳媒生態有一定進步,惟受眾進步較大,部分親政府報紙「報喜不報憂」,作「選擇性」報道。他亦認同受過訓練的傳媒工作者對媒體生態影響很大,若受過傳播訓練,在價值觀和知識結構上會較佳。
他強調:讚揚政府的報道是放鬆監督政府的責任,傳媒應針對監察政府施政效能。
2009-04-20
學者指澳傳媒生態跟不上環境
【本報訊】剛成立的「城市行動」昨日首次舉行講座,題目為「澳門傳媒生態」。有講者認為本澳傳媒工作者大多曾受傳播訓練,本澳近年的傳媒工作者質素有所提升,惟傳媒生態則跟不上環境趨勢。
討論會昨午舉行,由《亞洲周刊》編輯謝曉陽,澳門大學傳播系課程主任林玉鳳、助理教授劉世鼎和訊報總編輯李江等主講,吸引近20人參與。
傳媒應監察政府施政
謝曉陽表示:港澳傳媒監督政府角色相近,本澳回歸祖國將近10年,各傳媒是否擔任社會角色,有否盡「第四權」的責任?「雙選舉」將至,「城市行動」未來將討論相關議題。
林玉鳳則表示,傳媒生態由傳媒、傳媒工作者及市場組成。她認為本澳傳媒工作者大多曾受傳播訓練,本澳近年的傳媒工作者質素有所提升,惟傳媒生態則跟不上環境趨勢。
李江稱,近10年本澳傳媒生態有一定進步,惟受眾進步較大,部分親政府報紙「報喜不報憂」,作「選擇性」報道。他亦認同受過訓練的傳媒工作者對媒體生態影響很大,若受過傳播訓練,在價值觀和知識結構上會較佳。
他強調:讚揚政府的報道是放鬆監督政府的責任,傳媒應針對監察政府施政效能。
澳門日報:團體探討回歸十年傳媒生態
澳門日報
2009-04-20
團體探討回歸十年傳媒生態
【本報消息】由新聞工作者及關注媒體動態等人士組成的團體城市行動(City Action),昨日舉行首場活動,討論回歸十年以來,傳媒生態的變化。
多名與會者認為,本澳傳媒的作風受受衆喜好和社會需要影響,轉變不小。新入行的新聞從業員大都接受過專業訓練,新聞工作的理念進步不少。不過,隨着社會進步和受衆對資訊的要求提高,本澳傳媒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由城市行動主辦“澳門傳媒怎麼了?還看……媒體生態大檢驗”討論會於昨日下午三時假紅街市教區青年牧民中心舉行,澳大傳播系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林玉鳳、助理教授劉世鼎,以及訊報總編輯李江主講。
主講嘉賓表示,從過去十年的傳媒環境不斷進步,推動進步的主要動力,來自受衆的要求形成一種市場力量。傳媒需迎合市場需要,透過變革謀求生存空間。另一方面,新加入的新聞從業員大多數接受過專業訓練,他們對傳媒、新聞報道的理念,有別以往的傳統模式,對社會的批判性較高,強化“第四權”——以輿論監督政府的功能。
他們認為,分析現時新聞的種類和內容,可看到一些傳媒工作者正努力爭取變化,即使傳媒變化的速度不及社會,但對前線新聞工作者而言,有一定程度的進步。隨着社會進步,居民對新聞的要求將不斷提高,傳媒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城市行動負責人、亞洲周刋編輯謝曉陽表示,城市行動還未有正式的組織架構,未向政府作社團登記,是次討論會是該會的首次正式活動。接下來將研討各項社會議題,如雙選舉、回歸十周年等社會大事,跟參與者交換意見,加深與會者了解社會不同層次問題。
2009-04-20
團體探討回歸十年傳媒生態
【本報消息】由新聞工作者及關注媒體動態等人士組成的團體城市行動(City Action),昨日舉行首場活動,討論回歸十年以來,傳媒生態的變化。
多名與會者認為,本澳傳媒的作風受受衆喜好和社會需要影響,轉變不小。新入行的新聞從業員大都接受過專業訓練,新聞工作的理念進步不少。不過,隨着社會進步和受衆對資訊的要求提高,本澳傳媒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由城市行動主辦“澳門傳媒怎麼了?還看……媒體生態大檢驗”討論會於昨日下午三時假紅街市教區青年牧民中心舉行,澳大傳播系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林玉鳳、助理教授劉世鼎,以及訊報總編輯李江主講。
主講嘉賓表示,從過去十年的傳媒環境不斷進步,推動進步的主要動力,來自受衆的要求形成一種市場力量。傳媒需迎合市場需要,透過變革謀求生存空間。另一方面,新加入的新聞從業員大多數接受過專業訓練,他們對傳媒、新聞報道的理念,有別以往的傳統模式,對社會的批判性較高,強化“第四權”——以輿論監督政府的功能。
他們認為,分析現時新聞的種類和內容,可看到一些傳媒工作者正努力爭取變化,即使傳媒變化的速度不及社會,但對前線新聞工作者而言,有一定程度的進步。隨着社會進步,居民對新聞的要求將不斷提高,傳媒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城市行動負責人、亞洲周刋編輯謝曉陽表示,城市行動還未有正式的組織架構,未向政府作社團登記,是次討論會是該會的首次正式活動。接下來將研討各項社會議題,如雙選舉、回歸十周年等社會大事,跟參與者交換意見,加深與會者了解社會不同層次問題。
澳門傳媒怎麼了?還看……媒體生態大檢驗!討論會
澳門傳媒怎麼了?還看……媒體生態大檢驗!討論會
新聞稿
2009.04.16
澳門特區成立十年,傳媒的生態與回歸前比較,有沒有很大的差異?面對澳門社會近年來的急遽變化,傳媒如何因應、調整?澳門傳媒與政府、社會的關係又是如何?澳門傳統媒體面臨怎樣的挑戰,新媒體在澳門有沒有發展空間呢?澳門的傳媒教育又如何回應這些疑問呢?這些問題都與澳門公民社會的形成息息相關,但澳門社會似乎較少就此展開討論。
本周日(4月19日)下午三點,在紅街市教區青年牧民中心舉行的「澳門傳媒怎麼了?還看……媒體生態大檢驗!」討論會,將圍繞澳門媒體的現況和問題展開討論,歡迎關心澳門發展的所有朋友參加。
「澳門傳媒怎麼了?還看……媒體生態大檢驗!」討論會由新興社會組織CityAction(城市行動)主辦,邀請澳大傳播系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林玉鳳博士、澳大傳播系助理教授劉世鼎博士和訊報總編輯李江先生主講。
討論會將由巴黎大學博士候選人、資深傳媒工作者謝曉陽主持,分別從傳媒教育、電子媒體和平面媒體的角度,探討澳門傳媒與社會的關係。三位主講者將從實際經驗、個案研究出發,討論澳門媒體和媒體教育現存的問題和應有的社會責任。
林玉鳳將從媒體教育和課程規劃者的角度,探討澳門傳媒教育如何回應劇變的社會環境、以及傳媒與社會的關係;劉世鼎將檢視澳門電視台的新聞報導和電視訊號的網絡傳輸權利配置,是如何在社會力量相互博奕的鬥爭場域,構成新的政治壓制形式,讓電視媒體成為瓦解異議、從屬於新的權力秩序的工具,反思電視系統的民主化可能;今年適逢較多針砭時弊的訊報出版二十周年,作為總編輯的李江將回顧澳門平面媒體的發展情況,以及檢討現有平面媒體的生態。
CityAction(城市行動)是本澳新興的社會組織,成員包括大學教師、傳媒工作者、大學生、文化保育者等,沒有正式的組織架構,以網絡形式連結,強調社會參與、社會行動,促進民主的公民社會發展。除了本次的討論會,CityAction(城市行動)計劃在短期內舉辦新媒體工作坊,推動更多元的聲音在澳門滋長。
新聞稿
2009.04.16
澳門特區成立十年,傳媒的生態與回歸前比較,有沒有很大的差異?面對澳門社會近年來的急遽變化,傳媒如何因應、調整?澳門傳媒與政府、社會的關係又是如何?澳門傳統媒體面臨怎樣的挑戰,新媒體在澳門有沒有發展空間呢?澳門的傳媒教育又如何回應這些疑問呢?這些問題都與澳門公民社會的形成息息相關,但澳門社會似乎較少就此展開討論。
本周日(4月19日)下午三點,在紅街市教區青年牧民中心舉行的「澳門傳媒怎麼了?還看……媒體生態大檢驗!」討論會,將圍繞澳門媒體的現況和問題展開討論,歡迎關心澳門發展的所有朋友參加。
「澳門傳媒怎麼了?還看……媒體生態大檢驗!」討論會由新興社會組織CityAction(城市行動)主辦,邀請澳大傳播系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林玉鳳博士、澳大傳播系助理教授劉世鼎博士和訊報總編輯李江先生主講。
討論會將由巴黎大學博士候選人、資深傳媒工作者謝曉陽主持,分別從傳媒教育、電子媒體和平面媒體的角度,探討澳門傳媒與社會的關係。三位主講者將從實際經驗、個案研究出發,討論澳門媒體和媒體教育現存的問題和應有的社會責任。
林玉鳳將從媒體教育和課程規劃者的角度,探討澳門傳媒教育如何回應劇變的社會環境、以及傳媒與社會的關係;劉世鼎將檢視澳門電視台的新聞報導和電視訊號的網絡傳輸權利配置,是如何在社會力量相互博奕的鬥爭場域,構成新的政治壓制形式,讓電視媒體成為瓦解異議、從屬於新的權力秩序的工具,反思電視系統的民主化可能;今年適逢較多針砭時弊的訊報出版二十周年,作為總編輯的李江將回顧澳門平面媒體的發展情況,以及檢討現有平面媒體的生態。
CityAction(城市行動)是本澳新興的社會組織,成員包括大學教師、傳媒工作者、大學生、文化保育者等,沒有正式的組織架構,以網絡形式連結,強調社會參與、社會行動,促進民主的公民社會發展。除了本次的討論會,CityAction(城市行動)計劃在短期內舉辦新媒體工作坊,推動更多元的聲音在澳門滋長。
致 保安司司長張國華的一封公開信 -- 執法者,你懼怕的究竟是甚麼?
( 副抄致澳門治安警察局代局長李小平)
近期本會收到不少前線新聞仝業的投訴,執法部門多次在私人投資或公共工程地盤搜出大批黑工,引發社會強烈迴響,但在新聞背後,這些打擊黑工行動卻是在「無聲無息」中進行。政府要體現打擊黑工的決心,在社會起警惕之效,加強掃蕩理應是光明正大之事,但以往治安警察局通知傳媒到事發地盤採訪的安排不知從何時起消失了,取而代之,前線記者得到的竟是翌日治安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輕描淡寫的一些黑工數字和發放幾張相片。
至於發佈內容是否簡單,基於警務人員和記者有不同的職責,專業角度各異,確實有一定認知上的差距,例如:本著對新聞事件的求證、求真精神,深入挖掘新聞背後故事的職責,因此,記者有必要到訪新聞第一現場,了解掃蕩行動的實際執行情況,為無限個可能的問題尋找答案:被捕黑工數目有多少?聽到風聲竄逃的漏網之魚又有幾多?為何地盤出入閘口有保安把守,仍有大量黑工在地盤內通行無阻?中間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誰應負上責任?是發展商、分判商、工頭,還是保安公司?為何本地工人要離場、大批黑工可留低?執法部門是如何監管?拘捕行動有無遇到反抗?前線警員在危機四伏的地盤中制伏黑工,本身安全又隱藏多少風險?
凡此種種,都是記者在現場觀察、關注和亟須跟進的細節,恐怕官方單向發佈的訊息難以一一代筆。很遺憾,在一個缺乏透明度的機制下,記者的採訪權被剝奪,市民的知情權被蒙蔽,社會監督作用被弱化。另一個令人憂心的問題是,取締黑工行動被低調化處理,這一政策轉向未知是意味當局針對傳媒、還是對黑工問題的政策有變?
同樣問題亦發生在治安警察局面向傳媒的突發事件訊息通報機制上,從近年的實際運作中可見,經過當局篩選、有傾向性發佈的通報機制,可說是幾近名存實亡。近年不少涉及人命傷亡的嚴重交通事故、可能危害社區安全的突發事件,不是在事發後平均半小時後才獲得通知,就是被完全滅音,銷聲匿跡。
事實上,因公權力之名壟斷資訊發放權,封鎖新聞源頭,令傳媒無法及時得知訊息,翌日出現在新聞版面的篇幅自然少得多,甚至是「零報道」, 造成的輿論效應、對政府的壓力亦相應減少。但「零報道」並不等於「零罪案」、「零意外」、「零危機」,不代表街頭搶劫減少了、性犯罪消失了、颷車黨收斂了、毒品問題遠離了、青少年犯罪消失了、家庭暴力絕跡了、本地人對病態賭博真的免疫了。降下資訊的鐵幕,並不代表澳門社會比以前太平了!和諧了!相反,這些每日不斷在社區發生、不斷被掩蓋的突發事件,背後涉及的社會危機只會像深藏的計時炸彈般,隨時在市民毫不防避的情況下引爆。
今時今日,弱化傳媒,並不能阻止事件經公眾口耳相傳,在網上平台中迅速傳播和廣為談論;封鎖新聞消息源頭,並不能操控輿論,擁有重整事實的主導權。相反只會導致更多未經證實的傳言四散,影響公眾的情緒和造成更多疑惑。
若未能建立執法的公信力和透明度,警民互信,從何談起?環顧澳門以外很多地方,特別是內地近年已走向政府資訊公開、致力提高突發事件透明度的大趨勢,澳門治安警察局又怎可倒行逆施?
本會再次促請當局檢討現行突發事件通報機制的運作模式,兌現「在事發後五至八分鐘完成通報」的承諾;在不影響調查保密的前提下,涉及公共安全和秩序的突發事故,不應存在過濾性發佈;同時進一步完善通報機制,即時通報內容包含更多事故現場的基本資訊,以交通事故為例,應加入傷者人數、基本傷勢(如:有無人被困?),涉及車輛數目和種類(如:校車、旅遊巴、泥頭車等重型車輛應指明)。此外,聯合打擊黑工行動,無論涉及黑工的人數多寡,也應恢復以往通報傳媒的安排,讓記者有機會到現場採訪。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
近期本會收到不少前線新聞仝業的投訴,執法部門多次在私人投資或公共工程地盤搜出大批黑工,引發社會強烈迴響,但在新聞背後,這些打擊黑工行動卻是在「無聲無息」中進行。政府要體現打擊黑工的決心,在社會起警惕之效,加強掃蕩理應是光明正大之事,但以往治安警察局通知傳媒到事發地盤採訪的安排不知從何時起消失了,取而代之,前線記者得到的竟是翌日治安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輕描淡寫的一些黑工數字和發放幾張相片。
至於發佈內容是否簡單,基於警務人員和記者有不同的職責,專業角度各異,確實有一定認知上的差距,例如:本著對新聞事件的求證、求真精神,深入挖掘新聞背後故事的職責,因此,記者有必要到訪新聞第一現場,了解掃蕩行動的實際執行情況,為無限個可能的問題尋找答案:被捕黑工數目有多少?聽到風聲竄逃的漏網之魚又有幾多?為何地盤出入閘口有保安把守,仍有大量黑工在地盤內通行無阻?中間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誰應負上責任?是發展商、分判商、工頭,還是保安公司?為何本地工人要離場、大批黑工可留低?執法部門是如何監管?拘捕行動有無遇到反抗?前線警員在危機四伏的地盤中制伏黑工,本身安全又隱藏多少風險?
凡此種種,都是記者在現場觀察、關注和亟須跟進的細節,恐怕官方單向發佈的訊息難以一一代筆。很遺憾,在一個缺乏透明度的機制下,記者的採訪權被剝奪,市民的知情權被蒙蔽,社會監督作用被弱化。另一個令人憂心的問題是,取締黑工行動被低調化處理,這一政策轉向未知是意味當局針對傳媒、還是對黑工問題的政策有變?
同樣問題亦發生在治安警察局面向傳媒的突發事件訊息通報機制上,從近年的實際運作中可見,經過當局篩選、有傾向性發佈的通報機制,可說是幾近名存實亡。近年不少涉及人命傷亡的嚴重交通事故、可能危害社區安全的突發事件,不是在事發後平均半小時後才獲得通知,就是被完全滅音,銷聲匿跡。
事實上,因公權力之名壟斷資訊發放權,封鎖新聞源頭,令傳媒無法及時得知訊息,翌日出現在新聞版面的篇幅自然少得多,甚至是「零報道」, 造成的輿論效應、對政府的壓力亦相應減少。但「零報道」並不等於「零罪案」、「零意外」、「零危機」,不代表街頭搶劫減少了、性犯罪消失了、颷車黨收斂了、毒品問題遠離了、青少年犯罪消失了、家庭暴力絕跡了、本地人對病態賭博真的免疫了。降下資訊的鐵幕,並不代表澳門社會比以前太平了!和諧了!相反,這些每日不斷在社區發生、不斷被掩蓋的突發事件,背後涉及的社會危機只會像深藏的計時炸彈般,隨時在市民毫不防避的情況下引爆。
今時今日,弱化傳媒,並不能阻止事件經公眾口耳相傳,在網上平台中迅速傳播和廣為談論;封鎖新聞消息源頭,並不能操控輿論,擁有重整事實的主導權。相反只會導致更多未經證實的傳言四散,影響公眾的情緒和造成更多疑惑。
若未能建立執法的公信力和透明度,警民互信,從何談起?環顧澳門以外很多地方,特別是內地近年已走向政府資訊公開、致力提高突發事件透明度的大趨勢,澳門治安警察局又怎可倒行逆施?
本會再次促請當局檢討現行突發事件通報機制的運作模式,兌現「在事發後五至八分鐘完成通報」的承諾;在不影響調查保密的前提下,涉及公共安全和秩序的突發事故,不應存在過濾性發佈;同時進一步完善通報機制,即時通報內容包含更多事故現場的基本資訊,以交通事故為例,應加入傷者人數、基本傷勢(如:有無人被困?),涉及車輛數目和種類(如:校車、旅遊巴、泥頭車等重型車輛應指明)。此外,聯合打擊黑工行動,無論涉及黑工的人數多寡,也應恢復以往通報傳媒的安排,讓記者有機會到現場採訪。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
歡迎光臨City Action
大家好!我們是一群關心澳門的朋友,我們或多或少也介入到這個小地方上的大事情:保護燈塔、二十三條立法、反貪腐等等。
但是,孤掌難鳴,我們想連結更多有心人,共同重建澳門的公民社會,創造更豐富的民主生活。
歡迎大家留言,參與討論。我們亦會在這裡公佈各種跟澳門相關的活動訊息,希望大家一起來讓這片園地更有趣,更有活力。
但是,孤掌難鳴,我們想連結更多有心人,共同重建澳門的公民社會,創造更豐富的民主生活。
歡迎大家留言,參與討論。我們亦會在這裡公佈各種跟澳門相關的活動訊息,希望大家一起來讓這片園地更有趣,更有活力。
Labels:
澳門
Subscribe to:
Posts (Atom)